安全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如果一個人的安全感受到威脅,那麼,他就會放下其他事情,首先要來保護自己的心理安全。一個孩子隻有心理上安全了,他的内心才能保持平靜與和諧,才能感到快樂與幸福,學習與成長才有可能發生。一旦安全感無法穩定建立或者遭到破壞,孩子的内心就會陷入焦慮與不安之中,各種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就會産生。

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是父母養育孩子的一個重要任務。為了達到這個目标,要求父母自己的心理首先要是安全的,那麼,才能為孩子塑造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如果父母的安全感不足,心理就會經常處于過度的擔憂、焦慮和不安之中,所以在生活中就會變得“神經過敏”。這會導緻父母在生活之中,産生一些強迫性的行為,以緩解自己的内心焦慮。如父母自身會加倍努力工作,做任何事都要求盡善盡美,以避免受到指責與傷害。這種行為雖然有利于父母提升工作能力,獲得職業的成功,但同時也會過度地損耗父母的生命能量,讓父母無法享受生活的樂趣,反過來就會影響了父母人生持續發展的潛力。在另一方面,父母也會把自己這種強迫性追求完美的做事方式與标準貫徹到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上,要求孩子能夠在學習和成長上做得完美,認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心理安全。但是,父母沒有意識到這種苛刻要求是自己缺乏安全感的被動反應,會給孩子的生活學習帶來過重的壓力與包袱,讓孩子也生活在緊張、焦慮與不安之中,結果反而影響了孩子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影響一個人安全感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格發展的成熟水平,人格越成熟,他應對困難、挫折、危險、挑戰、關系緊張等等可能帶來心理威脅的能力就越強,不會導緻個體的心理崩潰。因此,父母要通過不斷學習與自我修煉,促進自我人格的逐漸提升與完善,那麼,才能擁有穩定的安全感。隻有父母自身的安全感提升的時候,父母的身心才是自由的,父母的情緒才能更加輕松愉悅,那麼,父母才能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态去養育孩子,讓孩子也能擁有自由、